能以优雅的方式支持网页绘图功能、视频媒体等,htl5的对手是flash。

5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并会以极快的速度在移动领域驱逐flash的市场份额,在视频和绘图领域大放光彩。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本质原因还是因为利益。

5是谁定的?

是经常被提到的3组织,以及后来众多浏览器厂商组成的hatg组织,这里面包括微软、苹果、谷歌。

为什么他们可以制定规范,为什么自己不能?

这涉及到技术接受度和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后者。

网页和浏览器是双胞胎,本质上是一码事。

比如说,为什么没有一个纯国产浏览器,所谓国产其实都是用别人的内核。

首先说浏览器内核的开发难度。一个浏览器内核大约2000万行代码,这些代码并不复杂,只是量比较大。按照一个勤奋的程序员平均一天写200行代码计算,需要不间断的写上10万天,也就是273年按照一个勤奋的资深程序员一天平均写500行代码计算,则需要写25万天,也就是68年。

实际上当然不能这么计算,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也不可能什么都去做,而且bug问题也需要及时响应。所以最终还是要分工,大约一千人组成的团队,顺当的话一年就可以做出来了。按照国内程序员的收入水平来看,大约每年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是,1亿至2亿。

最后东西做出来了,市场会不会认可?这才是关键。

不仅仅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还要得到其他开发企业的认可,这就很难搞定了。没有人认可,也就无从谈规则。

比如说,诺基亚的p7系统,一个系统的代码大约是4000万行,是浏览器内核代码的两倍多。结果做出来了,因为市场占有率低,企业不愿意花费精力去给这个系统提供应用,而应用缺乏导致的消费者体验下降,进一步给市场占有率雪上加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无法得到认可,就没资格制定标准,没有资格参与制定标准,就没有实力去制定属于自己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

所以所有关于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开发,都属于二次开发,属于对开源软件的魔改。

因此,即使提前知道了,5并不会像3宣布的那样,到2022年才会到来,而是在2014年就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发移动革命,但是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以吃瓜群众的身份,等这些巨佬们制定游戏规则。

有没有可能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坐在游戏桌前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呢?

有可能的,只要白垩纪的手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

都知道一流的公司做标准,白垩纪目前介于二流和三流之间,做品牌和产品。

谷歌正是这样一流的公司。

有时候想想也必须庆幸一下,谷歌许多东西都是开源的,接受不同程度的魔改,还不收钱。

但是谷歌并不是什么慈善家,它推行自己的标准乃至开源都是为了自己的核心业务。

比如说,谷歌的ndrid系统虽然是开源的,但是必须捆绑谷歌商店、谷歌地图等一系列产品,否则就会法庭见。

这又是值得庆幸的另一件事了:谷歌很快就要被墙,这一系列规定,至少在国内部分,将会化为乌有。

同样擅长做标准的有很多,比如说微软,则是一根搅屎棍,是一个老无赖。

突然叶晓奇捏捏耳朵,想到:其实我也可以做标准的,在另一个领域,掌握话语权。等到和霍蓓蕾约定开源图像识别底层架构的那一天当务之急还是要韬光养晦,进行技术积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