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出生士族,祖上在西周时因功被周王室赐司马姓,至其祖父时任洛阳京兆尹。
汉建安六年(公元208年),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被曹操强制征招入仕,与曹丕交好,时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主簿。
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
正始初年(公元240年),任洛阳典农中郎将。
时值魏明帝奢侈之风的后期,司马昭下令免除苛务杂税,以免延误农时,百姓欣喜。
随后转任散骑常侍。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司马昭作为征蜀将军辅助夏侯玄,随大将军曹爽伐蜀,率军出骆谷,驻扎于兴势。
“期间,司马昭审时度势,先是按兵不动迫使蜀袭军撤退,后又建议夏侯玄及时撤兵,使得魏军脱离不利险境。”
“回到京都后,官拜议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春,曹魏皇帝祭扫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及其亲信都随侍同行。”
“时任太傅的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城门,占据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
“之后司马懿诛杀曹爽,把持魏国朝政,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昭因为率众护卫二宫有功,得赏增加封邑一千户。”
“同年秋季,蜀将军姜维进犯雍州,依傍翔山建筑两座城,派牙门将句安、李教等人驻守,并聚集羌胡人为人质,进犯侵逼各郡,征西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进行抵御。”
“司马昭随郭淮迎战,升任安西将军、持节,驻守关中,为诸军节度。郭淮和句安在曲地陷入僵持,于是司马昭进兵占据长城,南奔骆谷来迷惑蜀军。”
“姜维有所顾忌,退兵守南鄞,句安的军队断绝了后援,率众投降。”
“司马昭转任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率领中军乘船从水路去讨伐王凌,司马昭奉命督察淮北诸军事务,率领军队在项地会师。”
“获封赏增食邑三百户,暂授金印紫绶。”
“同年八月,司马懿逝世,次年,司马昭之兄司马师任大将军,总揽国政。”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马师下令兵分三路攻打吴国。”
“司马昭为都督,统率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讨伐吴国,在东兴交战。”
“胡遵等人轻敌懈怠导致战败,司马昭因监军之责获罪被削去爵位。”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夏,蜀将姜维再次举兵侵扰陇右,佯称要攻打狄道,司马昭暂兼征西将军,驻守长安,他认为姜维是虚张声势,果然蜀军因粮草不足撤军。”
“此时正赶上新平羌胡部族叛乱,被司马昭打败,叛军惧于其威纷纷投降。”
“此战因为平叛有功,司马昭重新被封为新城乡侯。”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春季,魏邵陵厉公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密谋诛杀司马师,欲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计划未遂,三人被司马师诛杀。”
“同年,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在郭太后的坚持下,司马师派使者迎立高贵乡公曹髦到洛阳登基,改年号为正元。”
“因司马昭参与了制定策谋,被进封为高都侯,增封食邑二干户。”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季,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假称受太后诏书,在寿春起兵,并向各州郡发檄文以共同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率领中外各军讨伐毌丘俭和文钦,让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
“此战,毌丘俭被诛杀,文钦溃逃投奔吴国。”
“期间,司马师眼疾复发,又因敌袭受惊加重,回京后遂任司马昭为卫将军,总管诸军。”
“同年,司马师在许昌逝世。魏帝曹髦命令司马昭镇守许昌,让尚书傅暇率领六军返回京师。”
李白:司马昭采用钟会及傅暇的策略,自己率军返回洛阳以南驻扎。
二月,诏令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公元256年六月,魏国改年号甘露。八月,朝廷诏令司马昭加大都督封号。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夏季,司马昭以皇帝名义召诸葛诞回京都任司空、诸葛诞拒不从诏,并杀死扬州刺史乐綝,蟠踞淮南起兵,派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做人质,向吴王称臣请求救援。
同年,司马昭为激励士气,事奉天子及皇太后一同东征,在青、徐、荆、豫征兵,又征集了一部分关中的流动部队,都会合于淮北。
军队驻扎在项,令廷尉何桢持符节,出使淮南,对将士们宣示抚慰,申明叛逆舆忠顺,诛罚与赏赐等。
六月,魏帝曹髦车驾到达项县,司马昭率兵二十六万人驻扎于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命征南将军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等率众包围寿春城。
东吴大将孙綝派遣全怿、全端、唐咨、文钦、王祚等将军率领三万余人前往寿春城接应诸葛诞,吴军趁包围圈还未形成,凭借险要地势,从寿春城东北冲入城中。
同时,孙綝命大都督朱异率三万军士屯安城(今安徽寿县西南)。
随后,司马昭以优势兵力将寿春城四面合围,构筑工事困城。
城内的文钦在魏军围城过程中多次尝试解围,均被击退。
不久,魏兖州刺史州泰在阳渊(今安徽寿县西南)击退朱异援军。
此外,骠骑将军王昶占据夹石(今湖北荆门市西北)逼近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牵制东吴将军施绩、全熙等人,以防其向东救援诸葛诞。
七月,吴军统帅孙綝出动众多兵力驻扎在镬里,又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前去解寿春之围。
朱异率众推进到黎浆水(今安徽寿县南)一带,试图解救诸葛诞,但多次被石苞和州泰击败。
伤亡惨重,且物资和粮草都被魏军烧毁,朱异被迫下令全军撤退,但这一决定却令孙綝非常不满。
为解寿春之围的孙綝又征调三万兵马交给朱异,强令朱异再度出击,朱异以军粮及物资供应不足加以拒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