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连如数家珍,掰着手指头,叹道:“这延安府的大人物,我可知道,范仲淹与韩琦都去过,在延安府戍边御敌。范仲淹与西夏李元昊有过一段故交故事,传为一段佳话。”

韩世忠拍了拍胸脯,自我介绍道:“我本是哲宗元佑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延安府,家境寻常,务农为生。我自幼喜欢练武,少年时就力大无比。那时性情憨直,喜欢行侠仗义,不过对这功名利禄却不以为然。到十六、七岁时,就生得身材魁梧高大,浑身是劲,勇力过人,家乡有人对我说,有如此好的功夫,该去当兵为国效力。我当时就信以为真,马上从军。本来我想做书生,做文官,毕竟我大宋重文轻武。”

梁红玉饶有兴趣追问道:“夫君在与西夏作战时,可有什么故事,但说无妨。这几年我还没问过你呢,正好今日说说看。”

韩世忠看了一眼梁红玉,深情道:“还记得崇宁五年,那时我年仅十八,毅然决然之际就去参军。我所在的军营驻在西北,经常与西夏打打停停。入伍不久我就参加了战斗,因作战勇敢就由士卒升为小队长,只管十几个人。那时候日子虽说苦,可很是开心。哥们弟兄在一起时常打野兔,官职虽小,可责任重大,我还记得我当年带队的那些士兵都比我年纪大,可我作战勇敢,处事公道正派,说话正直在理,由此大家都听我的。有一次我军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我这暴脾气就打红了眼,一个人爬墙冲进去,杀死守城的敌军头领,把他的脑袋扔出城外,我军受到鼓舞,一涌而上,攻下城池。不久,西夏的监军驸马亲率夏军向我军反击,我军有畏怯之状。我就打探好那西夏驸马的底细,然后率几名敢死士卒,冲入敌阵,这突如其来的冲击让敌人惊慌失措,我冲入敌阵直奔元帅帐,还没等西夏兵明白过来,手起刀落,将西夏监军驸马的头砍了下来。西夏兵大乱,争相奔逃。经略使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我。可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却怀疑我等弄虚作假,只同意给我升一级。我也不说什么,毕竟童贯大权在握,又是皇上身边红人。我不得不本本分分,为国效力。谁让太上皇当年不喜欢舞枪弄棒,他偏偏喜欢妙笔生花、蹴鞠玩耍。高俅可以发迹,我却不能,莫说我一人愤愤不平,就是姚平仲、种师道、种师中、种浩、张叔夜、李纲,他们都不服气,是也不是?”

子午四人听了这话,点头一笑,毕竟他们都心知肚明。

梁红玉安慰韩世忠道:“夫君不必如此伤心难过,好在都事过境迁了。”

韩世忠道:“宣和三年,我军与金兵战于燕山之南,我大宋几路兵马均被金兵打败。我率五十余骑巡逻于滹沱河上,不巧与金国骑兵两千人遭遇。当时士卒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可我偏偏不信邪,素知遇事冷静而果断方可克敌制胜,我告诉士卒:‘慌乱就等于死,不要乱动,一切听我调遣。’我让一个叫苏格的小队长率部分人马抢占高坡,列阵其上,观而不动。又派出十余个骑士,把在河上准备抢渡的散乱军士组织起来,得众数百,让他们列阵击鼓呐喊。然后,我率几名敢死骑士,径直冲入金兵队阵之中,专砍打旗的金兵,连杀几人之后,其余举旗的纷纷将旗放倒,河边的宋军士卒击鼓高喊:‘金兵败啦!金兵败啦!’倾刻间金兵大乱,苏格率占据高地的骑兵自上而下杀出,金兵丢下上百具尸体,乱纷纷向北逃去,我趁机又追了一程才收住坐骑。此乃虚张声势,疑兵之计。如若不是沉着冷静恐怕就抱头鼠窜了,想必惨败的便是我军!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如若这带兵打仗不敢打敢拼,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可见这精气神对一对人马颇为重要。有些人马看上去人多势众,不过乌合之众,匹夫之勇。如若不身经百战,摸爬滚打,视死如归,又何谈冲锋陷阵,一决雌雄。”说话间又回忆起金兵袭击中原时的抗金岁月。

听了这话,子午恍然大悟,这便是此番黄天荡韩世忠之所以挫败兀术的缘由所在。可见身经百战,自然得心应手。

普安赞不绝口,道:“原来将军有这般过往经历,难怪并不怯敌,与扬州城的十万禁卫军大有不同。”

余下道:“这带兵打仗真不简单,看似冲锋陷阵,也是要智慧与谋略的。只知打打杀杀的,就是匹夫之勇了。有勇有谋方可百战不殆。”不觉点了点头。

武连不以为然,马上反驳道:“这话不对,《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若看不清自己的实力,又得不到敌手的军情,恐怕这仗打起来并不容易。”

韩世忠道:“靖康元年十月,我正在滹沱河一带担任防守,突然之间被金兵数万追逼退入赵州城内。敌兵围城数重,城中兵少粮乏,军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遁。我传令下去,有敢言弃城者斩。当夜天降大雪,我就感叹天公作美,便心生一计选精壮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进金兵围城主帅营帐,杀死主帅,后偷袭金兵驻地,挑起金兵内部误会,让他们不知实情互相攻杀。一夜大战,金兵死伤过半,无心再战,于是溃散退去。看看,如若胆小如鼠,焉能如此?可见带兵打仗也是要聪明过人,如若不然,这瞬息万变,就难说得很。”说起这段往事,不禁笑出声来。

子午四人听了,对韩世忠拜服的五体投地,毕竟当年自己并不认识韩世忠,奈何韩世忠只是个小将军,并不在童贯军帐里议事。

子午道:“当年我们也参与伐辽,也抵御过金人。”普安道:“也知道许多将军的威名。”

余下道:“不知童贯伐辽之际,将军在何处?”武连道:“东京保卫战,将军又做什么呢?”

韩世忠笑道:“我人微言轻,不似你们跟随你们师父张明远和费无极。他们的干爹是种师道老将军,他们又是太上皇的故交。你们四人又与钦宗皇帝称兄道弟。你们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了,我哪里比得上,愧不敢当。不过这些年我一直好奇,张明远和费无极,还有你们,为大宋朝廷效力多年,为何没有一官半职。”

子午道:“我们师父乃江湖中人,不愿入朝为官,他们都效仿种放故事。”

普安道:“至于我们,自然效仿师父们了。”

余下笑道:“我们不爱功名利禄,都想逍遥自在,行走江湖。”

武连笑道:“人生苦短,不愿追名逐利。”

韩世忠接着回忆开来:“还记得,当年我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数年,官阶不高,所率兵马并不多,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曾一拳击倒一匹金人的骏马,便是我心爱的飞浪,这些年这匹马对我温顺的不得了,好比丫鬟一般。因此,威名震慑金兵许多年。就盼望有朝一日,遇到明主可以建功立业。”说话间热泪盈眶,一杯酒下了肚。梁红玉见状也是嘘唏不已,感同身受,心如刀绞,伤心难过。

子午四人追问道:“将军居然力大无比,不知是真是假?”

梁红玉见子午四人将信将疑,就回忆往事道:“还记得那一年,我与夫君初次相识,到郊野踏青。二郎山跑来一匹野马,袭击过往的路人。官府贴出告示说,只要能降服这匹野马就能得到重赏。我与夫君正好路过,夫君居然揭下榜文,赤手空拳直奔山上而去。我担惊受怕,不多时,只听见山梁后长嘶一声,山梁上果然跃出一匹白鬃野马。野马一看见夫君,便直扑过来。夫君待那马冲下山坡,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野马见状前蹄腾空,想要把他掀下来。夫君两腿紧夹,双手抓住马鬃。野马狂奔乱跳,一直跑到了一道山崖前。眼看连人带马就要跌下深沟,我吓得大惊失色,马上捂住眼睛,用指缝看夫君。但见夫君不以为然朝马背上连捶几拳,野马竟停在了离深沟只有一步的地方。此后,我就劝夫君不可弄险,可他总是不听,如之奈何。”说话间不觉心有余悸,担惊受怕。众人听了也是一阵叹息,没想到韩世忠有如此传奇故事。

宴罢,韩世忠、梁红玉等人送别子午四人离开镇江府前往温州,宋高宗与明远、费无极等人依然坐着海邱大船,飘荡在大海上。宋高宗就等着韩世忠的战况如何,故而不敢靠岸,就怕女真人围追堵截。

子午四人乘船离开镇江府,或骑马或乘船,一路赶往温州。江南一片狼藉,女真人时常出没,胡作非为。时局并未随着兀术逃离而太平。

只是兀术逃离后,金兵不再肆意妄为,为所欲为,已然强弩之末,只盼望逃离江南。毕竟金兵大部分依然与宋军对峙而战,双方犬牙交错,势均力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