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光绪皇帝和几位大臣沟通足球比赛的时候,2000册《特区体育》周刊已经在上海多家书店悄然上架,加上前几日收音机上反复宣传,立时引起围观。
两个在街上边走边聊的人,被书店里的热闹景象吸引了。
“什么情况?书店里为什么这么热闹?”一位身着长袍马褂人疑惑道。
“无非是又出了什么好看的话本罢了,都是些无意义的事情。”另一位穿灰色长衫的人说道。
“无意义?”长袍马褂淡淡一笑,轻轻摇头:“松坡兄(蔡锷,字松坡),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觉得什么事情是真正有意义的,所以无意义才是人生的主流,计较这些,更无意义。”
“我还做不到无用兄(曾纯,字无用)的洒脱随性。”蔡锷轻轻摇头。
“不如去看看,虽然无意义,但也不差这点时间。”曾纯说着,好奇心驱使,自顾自的向街边的书店走去。
蔡锷叹了口气,并未多言,也跟过去,他也想知道,是什么话本,这么有人气。
然而,他们看到的不是话本,而是一本又一本封皮精美的杂志——《特区体育》周刊。
很多人都被杂志里英风逼人的球员照片吸引了,有严肃不失优雅的成合装照片,有身着球衣脚踩足球的照片,有笑出一口白牙的生活休闲照片。摄影师真的花足了心思,让照片呈现一种阳光、健康、有气质的感觉,没有人能从照片上看出来,这些人其实都是普通工人。
蔡锷的手指轻碾杂志的页面,硬实光亮的纸张,清晰的照片、精细的文字,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杂志。
“多少钱?”曾纯举着《特区体育》周刊问店员。
“杂志后面写着呢!”店员答:“一两银圆,或者一千文硬币,大清全国统一价。”
“一两银元?”蔡锷震惊:“太贵了。”
“一本薄书值一个辉大头(一两银圆上有戈辉头像)吗?”曾纯诧异道:“你们这是明抢啊!没人会买的。”
“你们看那里。”店员指着账房柜台那里。
蔡锷和曾纯同时移目过去,等待付款的人居然排起了长队,每人手里握紧了一本杂志,一脸欣喜的样子。
“两位兄台,你们要买吗?如果不买,能让给我们二人吗?”两位公子哥打扮的年轻人出现在蔡锷和曾纯的身侧,其中一位瓜皮帽公子哥说道。
看蔡锷和曾纯犹豫,另一位不戴帽子的公子哥连忙解释道:“就剩下二位兄台手中这两册了,你们如果不买,就让给我们吧!”
蔡锷和曾纯几乎是下意识的递出了手中的《特区体育》周刊。
曾纯不解,直接问店员:“为什么呀?这么贵,一两银圆,他们还趋之若鹜。”
“你们不听收音机啊?一连五天,都在播这个新闻。”店员解释道:“北方经济特区要举办足球比赛,啊……对,他们叫‘城市足球联赛’,5月20日正式开赛。人的体育场,张门票本地销售,余下的2000张门票留给长江以南的大清百姓。”店员指着账房柜台那里:“他们买的是‘门票特别版《特区体育》周刊’,最后一页是足球比赛日的江南地区版门票,拿着这本门票特别版《特区体育》周刊,你就可以在对应的城市,对应的体育场,对应的比赛场次,入场观看比赛了。最最重要的,今天卖的《特区体育》周刊,最后一页是5月20日开赛日的门票,光绪陛下有可能去朝阳观赛,并且下场开球。现在你们知道,自己刚才放弃了什么机会吧!”想了一下,店员又自豪地补充道:“全上海,只有十家书店有资格卖这本《特区体育》周刊,我们都是签了五年的合同才拿到的机会。”
蔡锷和曾纯对视了一眼,目光又同时移向账房柜台,又移回对方的脸上。
“嘻嘻嘻”店员笑了,马上又好心提醒他们:“别难过,朝阳和锦州港区,一共三十二支球队,要踢很多场呢,你们只是没有机会买开赛日的门票,其它比赛日的门票,会陆续的发过来,你们还可以争取决赛日的门票。如果你们实在是想买开赛日的门票,可以去别的书店碰碰运气,没准还有剩,不过,不要报太大希望。”
蔡锷和曾纯对视了一眼,曾纯说了声“谢谢”然后走出了书店。
“怎么样松坡兄,有什么想法吗?”曾纯问道。
“我还看不出来,或许是那位总督大人的亲民之举吧!”蔡锷摇头说道。
蔡锷,1904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东京)毕业后回国,先后在江西和湖南训练新军。今年三月末和曾纯一起辞去了湖南新军教官一职,三天前两人来到上海。
曾纯,1905年法国圣西尔军校(巴黎)毕业后回国,在湖南训练新军,与蔡锷是同事。
两人没有在新军中看到国家强大的希望。新军,无非是换了军装和武器的八旗军,派系斗争、勾心斗角、中饱私囊依然是新军的主流,这样的军队,真的能打仗吗?国家还有希望吗?同时,禁卫军两次大凌河战役的胜利,让他们又看到了希望,期间也收到了“红楼”的邀请,但他们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继续观察。后来的台安防线反击战和盘锦防线反击战,让他们看到了禁卫军强大的战斗力,直到禁卫军在奉天战场稳执牛耳,又在今年二月逼降沙俄远东军,才让他们下定决心去东北看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收到了“朗小姐”的邀请,所以才来到上海。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复朗小姐。”曾纯又问。
“还没想好,我怕有一天站在国家的对立面。”蔡锷犹豫道:“朝廷尽管不好,但毕竟代表国家,禁卫军虽好,但我真怕有一天他们要独立建国。同室操戈,受苦的总是百姓。”
一辆白色的宝马轿车从两人眼前驶过,曾纯感叹:“你能想到吗?这样的轿车居然是清国生产的,就在你所担心的那位戈总督的治下。”
“他(戈辉)的确做了很多,朝廷就缺他这样的人。”蔡锷说道。
“你不想去看看?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曾纯说道:“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去看看,是不是真如传言中的那样。”
“走吧,朗小姐的黄浦江畔酒楼,下一条街就是,我们去找她聊聊。”蔡锷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