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清晨奥斯曼加入同盟国的消息也一并传到了圣彼得堡和巴黎,俄国人为此感到惊喜,这代表着他们能够光明正大的吃下君士坦丁堡,而不用在战后再通过什么狗屁和平条约来讲君士坦丁堡纳入自己的嘴中。
在8月25日,英国勒令德国必须停止在俄国土地上的一切军事行动并将军队退回到战前德俄边境线上,否则视为宣战。英国这样的举动便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参战的理由,德国是绝对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的。
8月27日在得到英国的准许后法国向比利时发出了通牒,要求比利时政府给予军事通行权。就在当天晚上比利时政府便拒绝了法国给出的外交通牒。8月28日,德皇威廉二世公开指责英法是在破坏1878年的《伦敦条约》,并申明德意志始终会站在正义的一方。
8月29日,英国正式向德国宣战。这一天,整个欧洲都在等待这个消息,而当它真正到来时,却又让人感到如此的理所当然。
8月30日,法军第二集团军在霞飞的命令下开始向比利时边境进发却在比利时国境线上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比利时军队在国王阿尔贝一世的带领下,誓死扞卫国土。法军的进攻受阻,被迫在边境地区陷入了激烈的交火,霞飞原本以为能够迅速突破比利时防线,却发现自己的部队陷入了一场更加艰苦的消耗战。
于此同时的远东也称不上多太平,平静了三个多月没有移动的朝鲜战线上由托洛茨基率领的“瀛人军团”主动向清军发起了进攻,并在英国宣战德国的当天应天府方面便也念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对英宣战。
仅仅一周在机械化部队的帮助以及空中大优势的情况下,“瀛人军团”便占领了北朝鲜以及清军位于此处的军港,在军港内的军舰也在逃亡海参崴的途中被隐藏在海面下的明军潜艇击沉。
******
南洋清迈的街道上,支由明军组成的巡逻队正在例行巡视。这儿是明军的重要中转点之一,清迈是距离南缅甸最近的城市,街道两旁的商铺依旧热闹,本地居民和明国商人混杂其中,叫卖声此起彼伏,丝毫看不出一丝战争气息。
一切宛如昨天一样没有任何改变,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
明海军并没有像英国内阁猜测的那样在宣战后就立马袭击位于印度洋的英国皇家海军主力,但这也并不代表他们什么都没做,例如在安达曼海面下是明军潜艇在侦查着一切。
正如郑许昌猜测的那样,皇家海军并不想立即在海面上寻求决战,他们或许是在等待陆军在缅甸撕出一条缺口,又或许是在等澳大利亚的援军北上。
只是有一点英国人错判了——印度爆发了内乱。在孟买,这些印度人手里拿着明军的制式装备——“76”式步枪,甚至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火炮,"将英国人赶出印度!"一位年轻的革命者挥舞着"76"式步枪,带领一群同志冲向总督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