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好像能记住很多以前听过的故事。”陈平安开始抛出诱饵,半真半假地说道,“就好像…今天那个白胡子老爷爷跟我说的那些话,还有以前…村里老人讲的那些神仙故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听说…镇上有人说书,能挣钱。”

他不敢直接提写话本,怕吓到父母,先从更贴近生活的“说书”入手。

“说书挣钱?”李秀将信将疑,“那都是有专门本事的人,咱…”

“我可以试试。”陈平安语气坚定,“我知道好多好多故事,可好听了。要是能挣到钱,说不定…就能凑够束修了。”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眼神明亮,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

陈山和李秀看着儿子这副模样,心中也忍不住泛起一丝波澜。

儿子似乎真的变聪明了。

说不定…他真的有办法?

读书…功名…

那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的梦想,此刻仿佛被儿子点燃了一丝微弱的火苗。

沉默了许久,陈山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终于松了口。

“读书的事…先不急着定。”声音依旧低沉,但不再是完全否定,“你要是…真有法子能挣到钱,不偷不抢,不做什么出格的事…那,那爹就…”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只要陈平安能证明自己,他们就愿意支持他去尝试那条看似不可能的道路。

得到了父母初步的默许,陈平安心里的大石落下了一半。

送走父母去休息后,他独自坐在油灯下,开始认真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说书。

这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知识变现”方式。

成本最低,只需要一张嘴。

风险也相对较小,一个孩子给大家讲故事,不容易引人怀疑。

关键是,讲什么故事?

脑海中的图书馆再次被调动。

通俗小说、戏曲话本、民间传说…

无数的素材在眼前闪过。

《三国演义》?太复杂,人物众多,涉及权谋,不适合初期吸引普通听众。

《水浒传》?草莽英雄,打打杀杀,容易引来麻烦。

《聊斋志异》?鬼狐精怪,或许能吸引人,但格调不高,且容易被视为“怪力乱神”。

目光最终落在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爱情故事上。

《白蛇传》。

这个故事,有曲折的爱情,有神奇的法术,有人妖之间的纠葛,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雅俗共赏。

最重要的是,它的内核相对“安全”,虽然涉及妖精,但主题是追求爱情和报恩,更容易被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所接受。

就它了。

初步选定了故事,新的难题又来了。

怎么讲?

直接照搬原文肯定不行,语言风格不符,太过书面化。

必须进行改编,用更符合大夏王朝背景、更贴近乡土口语的方式讲述出来。

在哪里讲?

村口大榕树下?镇上集市?茶馆酒肆?

对谁讲?

一开始免费吸引听众?还是直接收费?

如何收费?

一个铜板听一段?还是按故事长短收费?

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将脑海中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陈平安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油灯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路再难,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为了生存,为了未来,为了…不再让父母露出那样绝望的表情。

明天,就从村头那棵大榕树下开始吧。

第一个听众,会是谁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