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穆原十三岁便在京城诗文会上名声大噪。
穆原出身江南穆氏,其祖父穆申有盖世之才,曾位极人臣。
却因一心主和免战和成元帝想法背道而驰,怒而辞官,回了江南。
成元帝几番挽留,仍是无法留下,心中十分遗憾。
穆原小小年纪便文采斐然,颇有见地,成元帝十分看重,有意赐婚于自己最小最疼爱的公主为婿。
谁知靖安公主公然抗旨,在宫中大闹了一场,说什么也不答应赐婚。
成元帝罚了禁足戒尺,靖安公主却越闹越凶,直言不管穆原是什么阿猫阿狗,她宁死不嫁。
下了穆氏的面子,朝中不少穆老的学生看不下去,上书说靖安公主目无君父,抗旨不尊,骄纵跋扈,有损天家颜面,请求严惩。
为平众怒,自小受尽宠爱的靖安公主被罚了二十大板。
最后还是穆原亲自求情,言配不上公主,成元帝才借坡下驴,只打了几板子了事。
只是事情一发生,靖安公主丢尽了脸面,阖宫上下都看到她受罚被打。
养好伤后第一件事就是以死相逼去了边关说要投奔胞兄魏王。
此后十年,再未回过京城。
穆原本是少年成名,风头无两,却因为此事沦为京中饭后谈资。
比起他十三岁成名,十六岁便连中三元的文采,大家对他被靖安公主嫌弃宁死不嫁的流言更加感兴趣。
去哪儿都能听到或明或暗的调侃。
包括这几年他在朝中兢兢业业,立功无数,可因为晋升太快,被指是因为成元帝心中有愧,故意提拔。
官位越高,慢慢便不敢有人当他面说了。
如今周礼青再提起此事,穆原已经麻木了。
“既然问清楚了本相的意见,没事就回你的工部去。”
周礼青乐呵呵道:“穆相昨日可曾见到萧将军了?”
穆原眼神一顿,盯着周礼青。
赵寻却没什么眼色笑嘻嘻接话道:“还没呢,萧将军太忙了。”
周礼青暧昧道:“我还没见过这大名鼎鼎的萧将军呢,这下可得开开眼了,能让咱穆相惦记五年的女人,是个什么样。”
赵寻仿佛找到了八卦知音,也来了劲,“萧将军长得可好看了,英姿飒爽,和京城贵女们都不一样。”
程遇拉了拉他,示意他别再说了。
赵寻也回过神来,一阵后怕。
当着郎君的面就和周郎君讨论这些,可别惹他生气。
没想到穆原却并没有很反感,未曾阻止。
周礼青哈哈大笑,问向一旁的赵寻,“你再说一遍,当初在陈州,你家郎君和那萧将军是怎么认识的。”
赵寻看了看穆原的脸色,见他好像也没大反应,似乎也在回忆当年之事。
于是大着胆子和周礼青说起往事。
穆原思绪飘远,听不见赵寻说的话沉浸在自己世界里。
陈州地处北方,离京城路远。
发生水灾,刺史上书朝廷请求赈灾。
连年征战,国库本就不丰,也不敢随意加重赋税造成民乱。
左挪右凑的拿出了赈灾银,押往陈州。
可是陈州灾情却未曾控制住。
不仅灾民四处流落,据说还出现了许多山匪,流民作乱。
陈州刺史又上书请求赈灾。
成元帝心烦意乱,穆原当时在御史台,直觉此事有蹊跷,为了表现立功,便自请去陈州密查。
到了陈州一查才知,陈州刺史仗着山高皇帝远,在陈州作威作福,大肆搜刮。
赈灾银根本没有落到灾民手中。
暗查一月,人证物证俱在。
可陈州刺史手上有兵,不可硬来,穆原便想擒贼先擒王,抓了陈州刺史再说。
调查得知,陈州刺史孙让酒色财气样样都沾,府中妻妾成群,又爱流连烟花之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